宁波市召开了一场主题为科技筑梦 强国有我的科技工作者座谈会

百晓生2025-06-16 12:01:2275

  宁波科技座谈会共谋创新发展

  在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际,宁波市召开了一场主题为“科技筑梦 强国有我”的科技工作者座谈会。这场由中共宁波市委人才科技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会议,汇聚了全市8位科技创新领域的杰出代表,共同为宁波加快推进全域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把脉开方。这场座谈会不仅是一场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行动的号角,标志着宁波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雄心与决心。

  政策引领: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心剂

  座谈会召开前夕,《宁波市科技创新条例》正式发布,并将于6月1日起施行。这一条例被视为宁波科技创新领域的“基本法”,从制度层面为科研人员松绑、为企业创新赋能。科技日报记者夏凡在发布会上透露,条例特别强调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加大资金扶持,让实验室里的“金点子”更快变成生产线上的“真金子”。与会专家比喻,新条例如同为科技创新安装了一台“涡轮增压发动机”,在政策燃料的推动下,宁波的创新速度将实现质的飞跃。

  科研尖兵: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破壁者

  宁波材料所作为本土科研力量的标杆,其20年发展历程成为座谈会上的热议焦点。该所已建成包括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内的30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落地”的完整链条。一位参会代表以石墨烯材料为例,描述科研团队如何像“微观世界的建筑师”,将这种厚度仅相当于头发丝二十万分之一的材料,打造成宁波新材料产业的“隐形冠军”。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正在成为宁波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典型样本。

  全域创新:构建热带雨林式生态圈

  座谈会上,“全域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成为高频词。不同于单点突破的传统路径,宁波正着力打造覆盖全域的创新生态。近期召开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透露,全市将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螺旋”式深度融合,通过政策阳光、资金活水和人才沃土,培育创新企业的“乔木”与“灌木”共生共荣。有专家形象地指出,宁波的创新生态要像热带雨林一样,既要有参天大树般的龙头企业,也要有苔藓藤蔓般的中小企业,形成自我循环的生态系统。

  数字赋能:传统制造业的基因重组

  在讨论新质生产力培育时,数字化改造传统产业被比作“给制造业做基因编辑手术”。一位来自智能装备领域的代表分享,某家电企业通过植入工业互联网“芯片”,将生产效率提升40%,不良品率下降至万分之一以下。这种“老树发新芽”的转型案例,彰显了宁波作为制造业大市在科技赋能下的韧性与活力。座谈会释放的信号表明,未来宁波将重点布局工业软件、智能传感等数字技术,为“宁波智造”安装更强大的“大脑”。

  人才磁场:让科学家与企业家同频共振

  会议特别强调了人才作为“创新原子核”的关键作用。宁波正在构建“引才—育才—用才”的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建设青年科学家工作室、实施“揭榜挂帅”等机制,让科技人才既能“顶天”做前沿研究,又能“立地”解决产业难题。有与会者提议,应建立更多类似“科技咖啡馆”的跨界交流平台,让科学家与企业家在拿铁香气中碰撞出火花。这种“人才磁力场”效应,已吸引超过300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在甬创业。

  面向未来:绘制创新宁波的星辰大海

  座谈会的尾声,代表们将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随着甬江实验室、东方理工大学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布局,宁波正从“制造名城”向“科学名城”跃迁。有专家预言,未来五年宁波可能出现首个“诺贝尔奖级”的原创成果。这场座谈会犹如一场“创新誓师”,在“科技筑梦 强国有我”的共识下,宁波的科技工作者们正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向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