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调研湾沚区农文旅融合
6月30日,市委书记宁波率队赴湾沚区开展访企入村专题行动,深入一线调研企业运营与乡村振兴工作。此次行动不仅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实践响应,更释放出市委市政府推动农文旅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市领导后名文、朱的娥等全程参与,体现了党政班子协同推进基层工作的决心。
以作风建设为引领,夯实发展根基
宁波书记在调研中反复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这一要求直指当前基层治理的核心——作风建设不仅是思想洗礼,更是行动指南。在湾沚区桃园村,王能珍纪念馆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已成为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通过乡学院等载体,将理论传播与百姓文化生活深度融合,打造出“群众家门口的红色课堂”。宁波指出,这类平台要持续强化“学习、教育、传播”三位一体功能,让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

农文旅融合的湾沚实践
调研聚焦农文旅产业协同发展这一关键命题。湾沚区近年来依托生态资源禀赋,探索出“田园变景区、农房变民宿”的转型路径。宁波特别关注产业融合对消费升级的拉动作用,要求将文化IP开发、农业体验与乡村旅游有机衔接。例如鸠兹湾“共富乡村”建设项目,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引入社会资本,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集体经济增长与农民增收双赢。这种模式被宁波喻为“用金钥匙打开资源宝库”,其核心在于通过制度创新激活沉睡资产。

企业走访中的问题导向
在企业调研环节,宁波深入生产车间与研发中心,重点了解企业在技术升级、市场拓展中的痛点。针对部分企业反映的产业链配套不足问题,现场要求相关部门建立“需求清单”和“服务台账”,承诺以“一周内反馈、一月内见方案”的时效推进解决。一位参与座谈的企业负责人表示:“书记对行业数据的熟悉程度令人惊讶,提出的供应链本地化建议直接戳中了我们的转型瓶颈。”这种“解剖麻雀”式调研,彰显了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务实态度。

共富乡村的民生温度
横岗社区的走访凸显了民生关切。宁波在村民家中拉起家常,询问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关键小事”,特别叮嘱随行人员要算好“三本账”——集体经济收益账、村民福利分配账、长期发展潜力账。当了解到当地通过土地流转使农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时,他用“小田并大田”比喻改革成效:“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既提升了土地价值,又让农民分享增值收益。”这种具象化的表述,让政策红利变得可知可感。

从调研到行动的转化机制
此次行动并非“走过场”,而是形成了明确的成果转化路径。市委办已着手制定“三张清单”:任务分解清单明确12项重点工作的责任单位与完成时限;问题整改清单对收集到的27条企业诉求实施销号管理;创新试点清单则选定5个村作为农文旅融合示范点。宁波在总结会上强调:“要把企业的‘问题墙’变成政府的‘成绩单’,让调研成果像种子一样在基层土壤中开花结果。”这种闭环管理思维,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此次湾沚之行既是政策落实的现场办公会,更是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宣讲。从桃园村的文明实践点到横岗社区的共富试验田,宁波书记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诠释责任,传递出市委市政府以系统思维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定力。对于参与其中的企业人士和社区居民而言,这样的调研不是终点,而是一系列变革的起点——正如调研中反复提及的“转化”二字,所有顶层设计的价值,终将在基层实践的沃土中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