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智造: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跃迁

小雨2025-07-09 16:55:1062

  鄞州智造: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跃迁

  近年来,浙江宁波鄞州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制造业从“传统制造”向“智造高地”跃迁。这片土地正上演着一场“老树发新芽”的产业变革——通过政策引导、技术赋能与企业实践的三重奏,鄞州区的制造业竞争力如同装上“涡轮增压”,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持续领跑。

  政策组合拳:为科技创新铺设“高速路”

  鄞州区的制造业升级背后,是一套精准的政策“工具箱”。区政府以“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为纲领,将数字经济创新提质列为“一号发展工程”,打出平台建设、主体培育、研发投入、人才引育的“组合拳”。例如,《鄞州区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意见》设立专项资金,对智能制造项目按投资规模分级支持:自动化改造项目需投资700万元以上,智能工厂类项目门槛达1000万元,而“5G+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则降低至100万元,既鼓励“大象转身”,也助力“蚂蚁雄兵”。

  更宏观的布局体现在“224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计划中。该方案对标浙江省“415X”战略,聚焦两大万亿级产业、两大五千亿级产业和四大新兴领域,目标直指2027年建成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首善之区的制造业标杆。这种“靶向疗法”般的政策设计,如同为产业升级绘制了一张精准导航图。

  技术赋能:从“机器换人”到“数据换脑”

  鄞州区的工厂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进行。过去的生产线依赖工人经验,如今则通过数字化车间和未来工厂实现“用数据说话”。以某企业智能工厂为例,通过部署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故障预警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相当于给机器装上了“预知未来的神经”。

  这种转型并非单点突破,而是全链条重构。从自动化装备改造到5G应用场景落地,鄞州区已形成“点—线—面”的技术扩散路径。例如,鄞创孵化器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次获评A类优秀,成为培育“数字孪生”“虚拟调试”等黑科技的温床。数据显示,2023年全区技术交易额显著增长,这些“技术毛细血管”的活跃度,印证了创新生态的良性循环。

  企业实践: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蜕变

  政策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下,鄞州区企业正集体上演“变形记”。一家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数字化车间改造,将产品不良率从3%降至0.5%,相当于每年减少数百万的“质量成本”。另一家纺织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供应链,订单响应速度提升40%,如同为传统产业插上“数字翅膀”。

  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同样不可小觑。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鄞州区已形成“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的梯度成长链。2023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5%,这些“小巨人”们正在细分领域打造“隐形冠军”。

  人才与生态:构建创新“热带雨林”

  所有变革的核心,最终指向人才。鄞州区以全省第一的科技人才发展指数,构建起“引—育—用”的全周期服务体系。例如,针对智能制造领域“既懂机械又通算法”的复合型人才,政府联合高校开设“订单班”,企业提供“师徒制”实训,形成人才供给的“闭环流水线”。

  更值得关注的是创新平台的集聚效应。通过打造国家级孵化器、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基站”,鄞州区已形成“科研—中试—产业化”的转化链条。这种生态如同“产业热带雨林”,既需要参天大树(龙头企业),也离不开灌木苔藓(中小微企业),共同维持系统的蓬勃生机。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鄞州区的实践揭示了一条清晰路径: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不再源于规模红利,而是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的“价值跃迁”。当政策、技术、企业、人才如同齿轮般精密咬合,这片土地正书写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鲜活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