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26条措施助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
宁波会展业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经济引擎,近年来通过县域会展经济的突出表现(如宁海县、慈溪市、余姚市分别位列全国县域会展经济第9、10、13位)展现了产业韧性与竞争力。然而,场馆条件不足、人才短缺、市场化转型滞后等问题仍制约其向更高能级跃升。在此背景下,宁波市政府围绕政策赋能、硬件升级、生态优化等维度,系统性推出26条高质量发展措施,为行业注入新动能。

一、政策创新:构建制度保障体系
立法先行: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快推进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并启动《宁波市会展业促进条例》立法调研,以法律形式明确财政支持、市场准入等规则,预计2025年完成调研。
资金杠杆: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中东欧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给予最高12万元的竞争性评审补贴,激励主体创新。

县域协同:推行“地瓜经济”模式,将县域产业优势(如文具礼品展)与市级资源联动,形成“根系发达”的会展网络。
二、硬件升级:打造全球会展地标
场馆扩容:新建智能化展馆,改造宁波国际会展中心老旧设施,参考德国汉诺威经验引入模块化空间设计,满足万人级会议需求。

数字基建:搭建云端会展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破解疫情期间105场会议论坛的流量瓶颈。
交通配套:加密机场、高铁站与会展中心的接驳班次,缩短参展商“最后一公里”耗时。
三、人才培育:破解行业“用工荒”
校企合作:与宁波诺丁汉大学等高校共建会展学院,定向培养策划、双语服务等紧缺人才。

国际认证:资助从业人员考取CEM(注册会展经理)资格,对标汉诺威团队的服务标准。
柔性引才:通过项目制引进海外策展人,提升国际文具礼品博览会等活动的创意水平。
四、市场拓展:从区域品牌到全球IP
精准营销:设立海外推广中心,针对中东欧等重点市场投放多语种宣传资料,吸引国际展商占比提升至30%。

节庆赋能:将109个本土节庆活动(如梁祝文化节)与会展绑定,形成“文化引流-商业变现”闭环。
竞争预警:建立行业白皮书制度,每季度发布市场竞争分析,辅助企业规避同质化风险。
五、服务生态:全链条优化体验
绿色标准:强制推行展台可回收材料使用率不低于70%,打造碳中和示范展会。
智慧服务:开发“一键通”APP集成展商报备、展位导航等功能,简化329个会展项目的参与流程。
(注:因篇幅限制,此处仅展开14条核心措施,其余12条涵盖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安全等细分领域,可参考宁波发改委公告获取全文。)

这些措施如同为宁波会展业装上了“涡轮增压器”——既有政策燃料的持续供给,又有硬件气缸的强力支撑。随着立法与资金的双轨推进,宁波或将在五年内从“县域黑马”蜕变为“国际会展走廊”的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