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区暖心服务新就业群体
在宁波镇海区的街头巷尾,有一群“城市蜂鸟”——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他们穿梭于楼宇之间,维系着现代生活的运转。如何让这些“蜂鸟”不仅飞得动,更飞得暖、飞得稳?镇海区以**“心暖‘新’”**为核心理念,通过政策扶持、服务阵地建设、多元活动赋能,织就了一张覆盖工作与生活的幸福网络。
政策筑巢:从“落脚”到“扎根”的制度保障
镇海区将新就业群体的需求纳入城市治理顶层设计,例如联合区人力社保局、妇联等机构走进企业开展“稳岗助企”专项慰问,通过政策帮扶与人文关怀“双管齐下”,为企业纾困的同时,也为劳务人员筑牢“暖心巢”。此外,依托“甬爱E家”服务驿站平台,整合工会、银行、医疗机构等资源,提供歇脚充电、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让政策从文件走向街头。

服务驿站:街角的“幸福加油站”
在骆驼街道,一场“暖新同行
相约元旦”活动曾让寒冬升温。党群服务中心联合工会驿站、中医机构等,为新就业群体送上健康义诊、金融反诈宣传等“新年礼包”,将服务精准投递到他们“最后一公里”的生活场景中。这些驿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避风港”,更成为情感联结的枢纽——据统计,镇海区总工会已通过此类站点开展技能帮扶、防诈骗宣传等活动40余场,覆盖超1000人次,相当于为每10名劳动者举办一场“定制派对”。
赋能共生:从“受助者”到“共建者”的角色升级
关怀不止于单向给予。镇海区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例如通过垃圾分类宣传、小候鸟托管班等志愿活动,让他们从服务对象转变为社区治理的“合伙人”。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实践队的调研进一步显示,通过挖掘该群体的兴趣爱好,镇海正探索以文化认同增强归属感,让“异乡人”成为“自家人”。

未来展望:幸福感的“长效方程式”
镇海的实践揭示了一个公式:幸福感=基础保障×情感认同×社会价值。下一步,当地计划扩大“甬爱E家”覆盖密度,并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需求精准匹配。正如一名参与活动的骑手所言:“以前觉得城市是钢筋水泥,现在发现它也有温度。”这种温度,正是镇海以“心”暖“新”的终极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