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结束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根据气象部门监测和《宁波市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相关规定,宁波市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于2025年6月16日9时正式结束防汛Ⅳ级应急响应。这一决定基于本轮强降水过程已全面结束,全市暴雨预警信号均已解除的科学研判。标志着自6月初以来持续16天的防汛应急状态告一段落,全市防汛工作转入常态化阶段。
防汛应急响应的科学依据
本次应急响应解除的核心依据来自三方面数据支撑:一是气象监测显示梅雨锋面已南移,未来72小时无系统性降水;二是水文数据显示全市面雨量达332.8毫米,但主要河道水位均回落至警戒线以下;三是1278个新增水文监测点构成的"天机网"实时反馈,显示山塘水库、土壤含水率等关键指标趋于稳定。这就像医生通过多项体检指标确认患者度过危险期,防汛决策同样建立在多维度数据交叉验证基础上。

阶段性成果背后的防御体系升级
此次防汛工作凸显宁波市近年来构建的"智慧防汛"体系成效。X波段测雨雷达组网实现降水预报精度提升40%,甬江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平台如同"防汛大脑",通过AI模型实现水库群联合调度,累计拦蓄洪水2.3亿立方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覆盖全市小流域山洪易发区的监测预警系统,相当于给危险区域装上"神经末梢",使得本次汛期成功避免多起可能发生的险情。

结束响应不等于解除警惕
市防指特别强调,当前土壤含水量仍处于饱和状态,相当于"吸饱水的海绵",遇局部强降雨极易引发次生灾害。要求各地继续做好三方面工作:加强屋顶山塘巡查,防范"温水煮青蛙"式的隐患;强化地质灾害隐患点24小时监测;保持排水管网畅通,防止城市"血管栓塞"。应急管理部门将维持50%的应急力量备勤,确保响应机制可随时重启。

从应急到常态的过渡措施
为平稳过渡,市政府推出"防汛后"工作方案:水利部门开展"体检式"工程排查,重点检查132座水库泄洪设施;住建系统启动道路塌陷隐患专项治理;农业部门组织受灾农田补种指导。这些举措如同病后康复调理,旨在修复防汛期间受损的城市机能。市民服务热线81890增设防汛咨询专席,及时解答公众关切。

市民注意事项指南
尽管应急状态结束,市民仍需注意:避免前往山区河道等地质脆弱区;地下室存放物品建议继续垫高30厘米;发现路面异常渗水立即拨打96345热线。特别提醒电动车用户,经过积水路段仍需谨慎,防止电路"隐形创伤"引发后续故障。社区网格员将持续发放《汛后安全手册》,覆盖全市所有住宅小区。
本次应急响应的解除,既是阶段性胜利的宣告,更是防汛体系持续优化的新起点。市防指表示将全面总结本次防汛经验,重点完善小流域山洪预警响应机制,探索5G技术在应急指挥中的应用。就像台风过后的彩虹,经历风雨洗礼的宁波防汛体系,正朝着更智能、更坚韧的方向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