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前湾新区打造长三角经济新引擎
宁波前湾新区正以“开局即奔跑、起步就跃进”的姿态,在长三角经济版图上勾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2025年6月,这片热土上的重型机械轰鸣声与数据增长曲线共同奏响发展强音——从千亿GDP突破到单日160亿元项目签约,从智能家电生产线到航天航空产业基地,新区用实打实的投资规模与项目密度,诠释着“一流开发区”的建设速度。

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点燃引擎
2月8日的长三角汽车科创基地现场,23台挖掘机如列阵士兵般一字排开,总投资156.4亿元的产业引擎同时点火。这个被省委省政府选为浙江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的宁波分会场,单日释放的年度投资额就达21.14亿元,相当于每分钟注入40万元建设资金。其中智能家电领域的嘉乐项目犹如“厨房革命发动机”,20亿元投资将转化出智能厨电的全球供应链节点;而8亿元的电动车驱动轴项目则像“新能源车关节锻造师”,150万套年产能足以支撑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灵活转身。

三年行动计划构建产业生态
翻开《宁波前湾新区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2000亿元的靶向招商目标并非简单数字堆砌。在鲲鹏生物医药项目的无菌实验室里,5亿元高分子纤维材料正在蜕变为人工血管;清控科创产业园的蓝图上,110亿元投资将浇筑出数字经济“苗圃”。这些项目像精密咬合的齿轮,带动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闭环生态。值得关注的是,开工项目中科技型占比超70%,人才集聚度同比提升23%,印证了新区从“制造车间”向“创新大脑”的转型。

四大启动区重塑空间格局
中意宁波生态园内,39.6亿元的文化交流中心与实验学校正在打破产城边界;沪浙合作发展区的慈溪第五医院新建工程,则用16.8亿元年度投资绘制“15分钟健康生活圈”。观察者发现,514.1亿元总投资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四轮驱动”特征——中意产业园的意大利风格穹顶、通航产业园的飞机跑道、滨海生态城的湿地公园,共同构成产城融合的“立体拼图”。这种“基建搭台+产业唱戏”的模式,使土地开发效益较传统园区提升1.8倍。

经济数据印证发展质量

在最新公布的经济成绩单上,1012.8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与6.5%的增速背后,是每平方公里产出强度达8.7亿元的“高产田”效应。就像蓄满能量的电池,新型储能设备精密结构件项目10亿元投资可满足20万辆电动车需求;而签约仪式上160亿元的航天航空项目,则如同为新区安装上“经济助推器”,预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形成300亿级产业集群。
当220KV滨海变电站的电缆开始输送电流,当电梯零部件生产线的机械臂首次挥舞,这些看似独立的项目节点,正在编织成覆盖人才、技术、资本的区域创新网络。前湾新区用“半年红”的实绩证明:在中国开发区竞技场上,速度与质量的平衡术,正在这里找到最佳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