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甬城,天高云淡,位于宁波江北区灵山南麓的保国寺迎来了一波又一波游客。这座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的千年古刹,凭借其精湛的建筑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的文旅体验,正成为长三角地区文化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千年古建:一座无需一钉的“建筑奇迹”
作为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构建筑之一,保国寺大殿以“鸟不入、虫不蛀、尘不积”的未解之谜闻名于世。其独特的“四段合瓜棱柱”结构、藻井上精妙的“镂空藻井”,以及全殿无一颗铁钉的榫卯技艺,让无数建筑学者和游客叹为观止。
“这里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浙江大学建筑系教授李明在采访中表示,“保国寺大殿的工艺水平代表了宋代营造法式的巅峰,对研究东亚木构建筑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今年8月,保国寺还被列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预备名单,其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文化体验升级:从古寺到“立体博物馆”
近年来,保国寺突破传统寺庙的观光模式,以“建筑文化”为核心,打造沉浸式文旅项目。景区内增设了宋代建筑技艺互动展馆,游客可通过VR技术“穿越”到千年前,观看大殿建造过程;研学工坊中,孩子们亲手体验斗拱拼装、拓印古建纹样;而依托古寺园林举办的“宋韵雅集”活动,则将茶道、香道、古琴演奏与建筑美学融合,吸引众多年轻人打卡。
来自上海的游客王女士感慨:“原本以为只是看一座老房子,没想到能如此生动地触摸到宋代文化。”
生态与人文共生:守护城市“绿肺”
除了建筑瑰宝,保国寺所在的灵山景区森林覆盖率达85%,千年古树与溪涧清泉相映成趣。景区推出“禅意生态步道”,串联起仙人桥、叠锦台等自然景观,并引入生态导览系统,科普区域内200余种植物。不少市民将其视为“城市后花园”,周末来此登山、写生、参与古建保护公益活动。
文旅赋能:激活千年IP
据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馆长周某介绍,今年以来,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40%,其中“80后”“90后”占比超六成。未来,保国寺将深化与高校、非遗传承人的合作,开发建筑美学课程、文创产品,并计划推出夜游项目,用光影技术再现《营造法式》中的营造智慧。

【旅游贴士】
保国寺景区全年开放,门票20元,学生半价。推荐游览路线:北宋大殿→古建筑博物馆→灵龙泉→望日亭。周边可串联慈城古县城、荪湖花海等景点,体验宁波“宋韵+古镇”的深度文化之旅。
千年风雨过,匠心今犹在。这座没有佛像的寺庙,正以建筑为语言,讲述着中华文明的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