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象山7000万尾大黄鱼苗安家东海 国家级生态养殖示范区同步投运‌

小赵2018-11-14 11:11:0029

  

  虹吸移苗技术助推存活率提升至92% 海洋牧场建设迈入智慧化新阶段‌

  2025年5月10日,宁波象山县国家级大黄鱼生态养殖示范区正式启用,首批7000万尾大黄鱼苗通过虹吸管道精准投放入东海西沪港海域。此次放流结合新建成的海洋生态监测系统,实现了从育苗到放养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鱼苗存活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2%。

  科技赋能生态养殖

  示范区创新应用三大核心科技:

  虹吸无损移苗‌:利用海陆地势差设计透明软管输送系统,鱼苗转移损耗率降至0.8%,单小时移苗量达400万尾

  智能环境调控‌:海底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水温、盐度等12项参数,自动调节网箱通透性与水流速度

  种质溯源管理‌:每条鱼苗植入微型电子标签,全生长周期数据接入区块链存证平台

  黄避岙乡育苗基地负责人陶顺顺透露,此次放流的鱼苗体长均超过3厘米,将在海区渔排“试住”至5厘米后交付养殖户,预计2025年末可形成1.2万吨商品鱼产能。

  生态修复与产业升级并进

  示范区建设凸显四大亮点:

  科学放流体系‌:制定《大黄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配套移动式滑道放流船,单船日放流量提升至50万尾

  文旅融合开发‌:规划“海上观鱼走廊”与VR生态研学项目,年接待游客能力达20万人次

  公益护海机制‌:象山港放鱼慈善基金累计募集236万元,定向支持濒危物种保护与海洋垃圾清理

  跨境技术输出‌:养殖监测系统已适配越南、菲律宾等国海域环境,签约海外技术服务订单超800万元

  监测数据显示,示范区运营后周边海域生物多样性指数提升19%,野生大黄鱼种群数量同比增长27%。

  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大黄鱼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种业突破‌:建成国家级大黄鱼良种库,保存优质种质资源1.3万份,年育苗能力突破3亿尾

  加工升级‌:引进超低温锁鲜生产线,开发鱼胶原蛋白肽等12种高附加值产品

  数字营销‌:搭建“东海渔仓”电商平台,实现从渔船到餐桌48小时直达,溢价率超普通产品40%

  随着象山港放流平台常态化运营,2025年计划新增黑鲷、黄姑鱼等放流品种,全年放流总量目标突破2亿尾,全力打造长三角“蓝色粮仓”示范标杆。

9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