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探

宁波新闻网2025-09-27 18:35:1040

  昨夜的长安大戏院,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熟悉的哀婉与缠绵,但当大幕拉开,观众们熟悉的越剧《情探》却以一种既传统又崭新的面貌,叩击着每一位在场者的心扉。这出由百年越剧名团携手当红名家精心复排的经典剧目,并非一次简单的怀旧重现,而是一场深入灵魂的现代叩问,让诞生于半个多世纪前的“活捉王魁”,在今天的舞台上迸发出令人深思的当代回响。

  演出前的后台,气氛凝重而专注。饰演敫桂英的梅花奖得主李丹丹正对镜默戏,指尖微颤,反复揣摩着“行路”一折中那个由爱生恨、由怨转悲的复杂眼神。“每一次演《情探》,都像走一趟鬼门关,”她在间歇时轻声说道,眼神里仍带着角色的凄楚,“不仅仅是水袖、身段这些程式,更重要的是要让今天的观众理解,一个古代女子的‘复仇’,其背后是多么深重的绝望与不甘。我们这次重排,就是想剥开神话的外壳,让人性的挣扎更清晰地显露出来。”而在另一间化妆室,饰演王魁的青年名家徐标新则试图为这个传统的“负心汉”标签注入更多层次的解读:“王魁不仅仅是‘坏’,他面对权势、富贵的诱惑时,那份虚荣、挣扎乃至最后的狠心,其实映射着人性中共通的弱点。我们的表演,要让人恨其不争,也哀其不幸。”

  七点三十分,锣鼓声响。舞台设计极尽简约写意,一桌二椅幻化出人间与冥府的界限。当李丹丹饰演的敫桂英身着素白戏服,以一段如泣如诉的【弦下腔】出场时,剧场瞬间鸦雀无声。“海神爷降下勾魂的令……”一句唱词,哀怨彻骨,已不再是简单的控诉,更像是一个灵魂对命运不公的苍凉诘问。导演在复排中,刻意强化了敫桂英作为“探”的主体性——她来到阳世,不仅是为了索命,更是要最后一次“探看”那个曾与她盟誓白头的书生,内心是否尚存一丝温情。这种处理,使得鬼魂的形象超越了厉鬼复仇的单一维度,增添了悲剧的人性深度。

  而徐标新塑造的王魁,也打破了脸谱化的窠臼。从初得功名时的志得意满,到面对敫桂英鬼魂时的惊恐、狡辩、直至精神崩溃,层次分明。特别是在“情探”的核心对唱段落,当敫桂英声声追问,王魁从最初的虚与委蛇到最后的绝情决绝,演员通过细腻的面部表情和日渐颤抖的声线,将一个人在被剥去道德伪装时的狼狈与冷酷展现得淋漓尽致。台下,有年轻观众低声感叹:“原来王魁的可恨里,也带着一种被欲望吞噬的可悲。”

  《情探》的经典唱段此次几乎悉数保留,但在音乐配器和节奏处理上做了大胆尝试。乐队在传统越剧主胡、鼓板的基础上,融入了低音贝司和现代合成器营造的氛围音效,尤其在“行路”和“打神”等关键场景,音乐不仅烘托情绪,更直接参与叙事,将敫桂英内心的风暴与外界的阴森渲染得极具冲击力。这种创新并未引起老戏迷的反感,反而因其恰到好处地增强了戏剧张力而获得认可。“既听到了原汁原味的尹派唱腔,又感觉整个戏的节奏更紧凑、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习惯了。”一位年过六旬的老戏迷在散场后如此评价。

  演出最高潮处,敫桂英最终将王魁的魂魄索去,但舞台处理并未停留在善恶有报的简单宣泄。一束追光下,敫桂英回首望向人间,眼神中复杂的情绪远非“大仇得报”的快意所能概括,那其中有爱恨交织的虚无,有对过往的追忆,更有对自身命运的无限悲悯。这一处理,将悲剧的意境升华,引发观众对情爱、信义、欲望与代价的深层思考。幕落时,掌声经久不息,许多观众眼中闪着泪光。

  “我们并不想给出一个简单的道德判词,”演出结束后,该剧艺术总监在谈及创作初衷时表示,“《情探》的价值在于它深刻揭示了人性在极端情境下的复杂样貌。敫桂英的执念与王魁的负心,都是被时代和人性弱点共同塑造的悲剧。希望今天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能从中看到对情感诚信的坚守、对名利诱惑的警惕,这些命题在今天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据悉,此次复排版《情探》将于本月底开启全国巡演,并计划参与多个国际戏剧节的交流活动,让这朵源自江南的戏曲之花,以其古老而鲜活的魅力,触动更广泛人群的心灵。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情探》的成功复排仿佛一次文化意义上的“情探”,它探问的是经典如何在与当代对话中获得新生,探问的是跨越时空的人性共通之处,最终探得的,是传统艺术在创新中永续传承的生命力。

上一篇: 情况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