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监护权

宁波新闻网2025-09-29 19:19:3564

  深秋午后,北京朝阳区一处狗公园里,金色的落叶铺满了小径。李梦婷蹲下身,轻轻松开牵引绳,一只三岁的柯基犬立刻欢快地冲向草坪,却又频频回头张望。“去吧,卡卡。”她声音轻柔,目光却始终追随着那个毛茸茸的身影。不远处,张昊站在银杏树下,同样注视着这只共同抚养的宠物狗。这对曾经的爱人因“狗狗监护权”对簿公堂,最终获得了联合监护的判决,这在北京基层法院尚属首例。

  这场官司始于去年春天。李梦婷和张昊结束五年婚姻时,对房产、存款的分割都达成了协议,却在卡卡的归属上陷入僵局。“它不只是宠物,而是家人。”李梦婷抚摸着卡卡耳后的绒毛回忆道。这对曾经的爱人分别向法院提交了购买记录、医疗账单、日常照片,甚至记录了各自与卡卡互动的时间。主审法官王海帆坦言,这是他职业生涯中遇到的最新奇的案件之一。“现行法律中,宠物仍被定义为财产,但情感价值如何量化?这给我们提出了新课题。”

  在三个月的调解期内,法院引入动物行为专家对卡卡进行了行为评估。专家赵敏博士设置了一系列测试:当两人同时呼唤时,卡卡会奔向谁;在不同环境中,它表现出更依赖哪一方。“结果显示,卡卡对双方都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结。强行分离可能引发宠物焦虑症状,如过度舔毛、食欲减退等。”这份专业评估成为判决的重要参考。

  最终,法院判决卡卡由双方共同监护,工作日在李梦婷处,周末及节假日由张昊照顾,医疗、美容等大额开支共同承担。判决书中特别写道:“随着社会关系多元化,人与动物的情感纽带应得到充分尊重。”如今,每周五傍晚,张昊都会准时出现在李梦婷小区门口。交接时,卡卡总会兴奋地摇着尾巴,在两人腿间来回蹭动。

  这起案例并非孤例。上海闵行区最近也审理了类似案件,一对分手的情侣为两只猫的所有权争执不下。代理律师刘畅表示:“这类纠纷正以每年约15%的速度增长。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不婚或丁克,宠物成为情感寄托。”在成都,一位独居老人去世后,子女们为谁继承陪伴老人八年的金毛犬而产生分歧,最终通过庭外和解实现了轮流照护。

  法律界人士指出,虽然《民法典》尚未对宠物监护权作出专门规定,但司法实践中已出现灵活处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陈颖认为:“这反映了社会观念的进步。从将动物视为财产,到承认其具有特殊情感价值,是法治文明的体现。”她建议,未来可考虑设立宠物抚养费标准、探视权细则等配套制度。

  与此同时,精明的商家已嗅到新需求。广州一家宠物店推出“共享监护”套餐,包括接送服务、共同健康档案等。店主吴女士说:“每月有十余对分开的主人选择这项服务。”北京某律师事务所专门开设宠物权益咨询窗口,半年接待了近百起咨询。

  不过,联合监护也面临现实挑战。李梦婷坦言,最初几个月,卡卡在不同环境间切换时出现了应激反应。“它会盯着门口看,似乎在等待另一个人。”为此,他们建立了共享日记,记录卡卡的饮食、情绪变化,并尽量保持两家喂养方式的一致性。动物行为专家赵敏建议:“共同监护需要主人间的高度配合,最好制定详细计划,包括饮食、作息、训练方法等。”

  在法学专家陈颖看来,这类案件的增加折射出社会结构的深层变化。“城市化、少子化背景下,宠物在缓解孤独、提供情感支持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法律需要回应这种新型社会关系。”她正在参与起草的《动物福利法》专家建议稿中,就包含了伴侣动物监护权的相关条款。

  夕阳西下,张昊牵着卡卡准备离开。李梦婷往卡卡的背包里放了一包它最爱吃的零食,轻声叮嘱了几句。这样的场景每周都会上演,从最初的尴尬到如今的默契,他们为卡卡建立起新的相处模式。“它教会我们,即使爱会变化,但责任不会。”张昊说。卡卡在他们之间来回跑动,仿佛在用自己的方式维系着这种特殊的联系。

  随着晚高峰的车流,无数人正在回家的路上。其中,有不少人推开家门时,会有一道热情的身影前来迎接。在这些家庭中,宠物早已超越了“物”的范畴,成为情感宇宙中不可或缺的星辰。而如何守护这些跨越物种的情感纽带,正成为这个时代留给法律与社会的全新课题。

上一篇: 狗十三
下一篇: 透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