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心织暖 十年如一日守护双亲——记北仑好人陈松燕的孝亲之路

宁波新闻网2021-03-25 16:50:0020

  在北仑区戚家山街道蔚斗社区的一处普通民居里,床头防摔扶手的磨痕、24小时常亮的监护视频、茶几上永远温热的清水、叠成方块的换洗衣物,无声地记录着女主人陈松燕三千多个日夜的坚守。这位出生于1970年的女子,用单薄的双肩撑起三代人的风雨屋檐——自幼成长于聋哑父亲与下肢残疾母亲的特殊家庭,又在中年遭遇婚变、父亲中风瘫痪、母亲焦虑症爆发的连环重击。十余年前,她带着刚上小学的女儿挤在狭小的平房里,白天照顾卧床双亲的饮食起居,夜晚翻看病历整理药盒,每月面对医药账单时攥紧的指节发白。"那时候连流泪都是奢侈。"回忆起最艰难的时光,她抚过母亲如今已泛白的发丝,"但父母养我小,我养他们老,这是本分。"

  宁波.png

为打破困局,她咬牙借款重建房屋,将空余房间出租补贴家用。每个凌晨四点,当租客们仍在沉睡,她已开始为父母梳洗喂药,将十几种药物分装进标注着"早中晚"的密封袋。两年前父亲胃癌晚期住院时,她蜷缩在陪护椅上夜夜守候,每隔一小时为老人调整被褥,用热毛巾敷住因化疗疼痛抽搐的双腿。而今面对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她在雨天追出三条街巷,陪着蜷缩在便利店门口拒绝相认的老人静坐数小时,直到暮色中母亲忽然呢喃出她的小名。

  "政府发补贴,邻居送饭菜,社区志愿者常来搭把手。"2023年获得"敬老之星"称号时,她把证书轻轻压在父母的老照片上。如今女儿已赴外地求学,她却把清晨留给社区独居老人的汤圆,午后用于帮退役老兵包粽子,傍晚带着志愿队清理街道落叶。当人们赞叹她双鬓的白发,她总指着家中那台用了十二年的药盒整理架笑道:"比起父母给我的养育之恩,这些不过是指缝里漏下的时光。"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陈松燕用十年如一日的晨昏琐碎,将"孝"字写成永不褪色的生活注脚,让善意的微光穿透钢筋水泥,温暖着整片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