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裘村:民宿厨房里的海洋灵感
清晨的奉化裘村镇应家棚码头,海风裹挟着咸鲜气息扑面而来。不远处的颐和居民宿后厨,36岁的老板陈娜正将头茬宁波湾海带、南美白对虾与土鸡蛋揉成饼状,油锅滋滋作响中,一道融合山海风味的“海带虾饼”新鲜出炉。“这是为‘五一’订制的新菜,食材全部取自本地。”陈娜擦拭着围裙笑道。自去年接手民宿以来,她已开发近10款海带特色菜,从凉拌海带丝到海带豆腐鲜虾汤,让游客的味蕾与海洋四季同频。
青创客的“春耕”:从民宿到产业链
在颐和居的服务台旁,陈列着渔家晒制的墨绿色干海带、油焖笋罐头和鱼干虾干,俨然一座微型渔获展馆。“这些都是乡亲们的‘海上收成’。”陈娜轻抚一捆薄如蝉翼的干海带介绍。清明以来,她每日驱车前往应家棚码头“赶海市”,与渔民杨六恩等养殖户实时对接海带采收进度。去年经她牵线,1500公斤裘村干海带走进长三角商超,带动户均增收超万元。

海带产业升级三部曲
原生态直供:联动20余户渔民建立“日出即晒”标准化晾晒流程
深加工破局:研发海带零食、预制菜,附加值提升30%
文旅融合:民宿餐桌变身海带品鉴会,伴手礼复购率达65%
“海上牧场”正起航:15公里海岸线的共富密码
午后阳光洒在颐和居的观海露台,陈娜与镇里的“青创客”团队围坐研讨——如何将年产量900吨的裘村海带,转化为产值千万元的特色IP?他们的计划表上列着:开发海带面膜等衍生品、打造“跟着海带去旅行”研学路线、搭建电商直播基地……
数字看“海带经济”
裘村镇海带养殖面积:1500亩
年产量:900吨 → 可绕地球赤道1.5圈
带动就业:200余名留守渔民
文旅附加值:每公斤干海带带动民宿消费128元
“我们要让每根海带都讲出裘村故事。”望着码头边渔民翻晒海带的忙碌身影,陈娜将新制的海带虾饼装盒。这个“五一”,这些凝结着山海滋味的伴手礼,将带着渔镇的共富愿景,走向更远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