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水乡的一座千年古镇,一场别开生面的儿童戏剧《水神娃》正在改写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这部由本地民间艺术团体与小学师生共同创排的环保主题皮影戏,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教育内涵,悄然掀起一场关于水资源保护的热烈讨论。
清晨的阳光透过百年戏台的雕花木窗,照在忙碌的幕后。十岁的陈雨桐正小心翼翼地为皮影人物安装操纵杆,她扮演的是守护水资源的“水神娃”。三个月前,当地非遗保护中心与清河小学联合启动了这个项目,邀请皮影老艺人李建国指导孩子们创作。“我们要让环保意识像种子一样埋进孩子心里。”李师傅说着,手中刻刀在牛皮上游走,勾勒出鱼儿嬉戏的生动线条。
剧本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环保课。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实地考察了镇上的河道,取水样检测水质,采访老渔民听他们讲述几十年来河道变迁的故事。五年级学生王皓在日记中写道:“爷爷说他们小时候可以直接舀河水喝,现在连洗衣服都要担心。”这些鲜活的体验最终都融入了剧本——水神娃带领小伙伴们穿越时空,见证河流从清澈到污染再到治理恢复的历程。
首演当晚,古镇百年戏台前坐满了观众。当牛皮制成的鱼儿在纱幕上悠然游动时,台下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最震撼的场景出现在第三幕:黑色染料渲染的污水席卷而来,皮影鱼儿痛苦地翻转挣扎,配合着现场演奏的哀婉丝竹声,许多观众不禁屏住呼吸。这时水神娃手持净水瓶现身,带领小伙伴们种植净水植物,清理河道垃圾。当蓝色绸缎再次象征清澈河水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这比教科书更有感染力。”带着孩子观剧的市民张女士感慨道,“我女儿回家就开始检查家里水龙头是否漏水。”这种直观的教育效果正是创作团队所期待的。科学老师赵斌参与设计了剧中的净水实验环节:“我们特意展示了芦苇、水葫芦等本土植物的净水功能,孩子们现在都能认出这些‘河流医生’。”
该剧的影响力正在持续扩散。古镇文旅部门计划将其纳入常规展演项目,周边多所学校前来洽谈巡演。更令人欣喜的是,小演员们自发成立了“水神娃护卫队”,每周到河边清理垃圾、监测水质。在上个月的全市创新教育案例评选中,这个项目荣获特等奖,评语中写道:“将非遗技艺、环保教育与儿童戏剧完美融合,创造了沉浸式育人新模式。”
夜幕降临,戏台前的河水在月光下泛起粼粼波光。后台传来孩子们清脆的笑声,他们正在讨论新构思——增加垃圾分类的剧情段落。老艺人李建国望着这群忙碌的小身影欣慰地说:“皮影戏唱了上百年,今天才真正看到它活起来的模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群孩子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保护水资源的种子,也随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