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浙江宁波)作为浙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宁波市宁海县前童古镇正以历史为底色、文化为纽带,探索出一条传统保护与创新发展的共生之路。这座始建于南宋末年的千年古镇,凭借其“回”字九宫八卦式布局、“活水穿镇”的独特风貌,以及延续五百余年的非遗民俗,成为长三角文旅融合的鲜活样本。
一、古建新生:从“静态保护”到“活态传承”
前童古镇现存明清古建筑2000余间,以“家家有雕梁,户户有活水”著称。青砖墨瓦的马头墙、雕花石窗与卵石曲径相映成趣,构成一幅流动的江南水墨画卷。近年来,当地通过“一店一景”改造计划,将老街店铺与非遗工坊、文化展馆相结合。例如,“德盛亭”鼓亭制作工坊对外开放,游客可近距离观赏朱金漆木雕工艺,见证二十四杠鼓亭从图纸到成品的诞生过程。
二、民俗焕彩:五百载行会续写文旅新章
今年2月举办的元宵行会创下参与人数新高,24杠鼓亭抬阁巡游队伍绵延千米,吸引超10万人次游客。这一始于明代的非遗活动,以“忠孝礼义”“耕读传家”为主题,童氏十八房后裔通过新增“德盛亭”等装置,将祖训文化与现代审美融合。巡游途中,游客可品尝麦饼、汤包等传统美食,体验“万人空巷提灯夜游”的盛景。
三、文脉深耕:从“诗礼名宗”到廉洁教育基地
古镇深挖方孝孺讲学历史,复建石镜精舍书院,定期举办国学讲堂与廉政文化展。童氏宗祠内清道光三年的祖训碑刻“读书耕田、奉公完课”,与“正德堂”廉洁文化展馆形成呼应,成为党员干部研学与青少年德育实践的热门场所。今年4月启幕的“非遗活化月”中,传统蓝印花布技艺、泥金彩漆工艺通过直播带货走向全国。

记者手记
前童古镇的实践表明,文化遗产的活化不仅需要古建筑的“形”,更要注入文化传承的“魂”。从元宵行会的万人提灯到书院的琅琅书声,这座浙东古镇正以古今对话的方式,让历史文脉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