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

宁波新闻网2025-09-21 19:02:5445

  【本报专稿】深夜十一点三十七分,陈明透过酒店房间的窗户向外望去。街道空旷,只有红绿灯兀自变换着颜色。这是他入住这家隔离酒店的第九天,桌上放着半凉的盒饭,手机屏幕闪烁着一连串来自家人的未读消息。在这个被临时征用的酒店里,时间仿佛被拉长了,每一分钟都带着沉重的质感。

  2022年春季,随着又一轮疫情波动,这座城市再次启动了集中隔离措施。位于城东的这家连锁酒店被划为隔离点之一,三百多个房间陆续住进了密接者和次密接者。陈明因与确诊病例在同一时间段出现在一家超市,而被要求进行14天的集中隔离。

  “刚开始的两天简直度日如年。”陈明在电话采访中告诉记者,声音里带着疲惫,“突然被带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心里充满了不确定性。”

  隔离点的工作由医疗组、安保组和生活保障组共同负责。医护人员每天进行两次体温检测和健康问询,安保人员确保隔离人员不离开房间,而生活保障组则负责三餐配送和生活物资供应。

  “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不是工作强度,而是隔离人员的情绪问题。”医疗组负责人王医生表示,“曾经有一位年轻母亲因为担心家中年幼的孩子而情绪崩溃,我们不得不一边进行心理疏导,一边联系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查看她家的情况。”

  隔离酒店的每个房间门把手上都挂着一个黄色塑料袋,用于放置餐盒垃圾。每天早晨七点,中午十二点和晚上六点,走廊里会准时响起推车的声音,那是工作人员在配送餐食。除了日常配送,他们还要应对各种特殊需求:糖尿病患者需要无糖餐食,有客人需要降压药,还有一位老人希望得到一本打发时间的书。

  在隔离点的另一头,23岁的志愿者李雯正在整理新到的物资。她是主动报名参加隔离点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一开始我父母强烈反对,但我认为这是值得做的事情。”李雯说着,调整了一下防护面具,“每次听到隔离人员解除隔离时的那声‘谢谢’,都觉得一切值得。”

  隔离不仅考验着被隔离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检验着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据疫情防控指挥部统计,本轮疫情中,全市共启用了27家隔离酒店,提供了近5000个房间。每个隔离点都建立了详细的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从健康监测到心理辅导,从餐饮配送到垃圾处理,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定。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和完善。”隔离点负责人张主任表示,“上周我们注意到有隔离反映网络信号不稳定,影响线上工作和学习,立即联系通讯公司增强了信号覆盖。”

  隔离期间,创造性的交流方式在隔离点内涌现。有的隔离人员通过房间电话相互鼓励;有的建立微信群分享信息和心情;孩子们在窗户上贴出自己的画作,向对面楼的“邻居”问好。

  第十四天清晨,陈明接到了解除隔离的通知。他仔细收拾好房间,将个人物品一一放入行李箱。经过多次消毒处理,他走出酒店大门,深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不远处,他的妻子正站在阳光下等着他。

  与此同时,酒店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忙碌地整理房间,准备迎接下一批需要隔离的人员。在这个特殊的春天,这座城市的隔离点里,每一个故事都在继续,每一份等待都指向重聚的希望。

  据最新消息,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该市已有部分隔离点开始清空和消毒作业。但疫情防控负责人表示,仍将保留足够的隔离能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我们既要科学精准防控,也要有人文关怀温度。”这位负责人强调道。

  夜幕再次降临,隔离酒店的灯光依次亮起,像一座特殊的港湾,暂时收留着那些与疫情偶然相遇的人们。而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无数人仍在为结束这场疫情默默努力着。

上一篇: 罗宾汉历险记
下一篇: 血洗红花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