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天使

宁波新闻网2025-09-22 20:25:5842

  清晨五点半,城市尚未完全苏醒,路灯还亮着昏黄的光。李秀兰骑上她那辆擦得锃亮的电动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车把手上挂着一个褪了色的平安符,随着车辆的启动轻轻摇晃。她是一名外卖骑手,在这个拥有千万人口的大都市里,人们更习惯称她和她的同行们为“马路天使”——这个称呼,恰与八十七年前一部经典电影同名。

  1937年,导演袁牧之执导的《马路天使》在上海公映。影片讲述了社会底层小人物——歌女、吹鼓手、报贩、剃头匠的悲欢离合。当年,这些角色被视为城市的“边缘人”,而今天,数以百万计的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构成了新时代的“马路天使”。他们穿梭于高楼大厦之间,维系着现代城市的运转,他们的故事,恰如一部流动的现代版《马路天使》。

  **光影与现实的重叠**

  电影《马路天使》中,赵丹饰演的吹鼓手陈少平与周璇饰演的歌女小红,在弄堂阁楼里唱起《四季歌》,那歌声里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命运的无奈。近一个世纪后,在李秀兰手机不时响起的提示音中,同样交织着生存的紧迫与对未来的期盼。

  “您有新的美团订单,请及时处理。”系统的提示音冰冷而规律。李秀兰看了一眼目的地,是二十公里外的一个高档住宅区。她轻轻叹了口气,调整了一下头盔,加速驶入逐渐拥挤的车流。她今年四十二岁,来自安徽农村,在这座城市送外卖已经五年。与电影中小红从北方逃难至南方的上海相似,李秀兰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从家乡来到这座陌生的沿海大都市。

  “刚开始真不习惯,不认识路,也不敢骑快车。”李秀兰在等红灯的间隙说道,她的普通话带着淡淡的乡音,“现在闭着眼睛都能画出半个城市的地图。”她的脸上有被风雨侵蚀的痕迹,但眼神明亮而坚定。这份工作让她在老家盖起了新房,供养孩子读上了大学。就像电影里的角色一样,她用辛勤的劳动,在城市的缝隙中为自己和家人开辟了一片天地。

  **看不见的纽带**

  中午十二点,市中心写字楼区迎来订单高峰。陈海平,一位三十岁的“众包”骑手,刚刚完成一单送往二十八楼的业务。他曾在工厂打工,觉得束缚,转而选择这种“更自由”的工作方式。然而,这种自由代价不菲。算法根据实时路况计算出的送达时间越来越苛刻,超时率与收入直接挂钩。

  “有时候电梯人多,等一趟就要几分钟,心里急得冒火。”陈海平擦着额头的汗说。他手机里装着好几个导航和接单软件,电瓶车上备着三块电池。他与顾客的交流通常只有开门、递餐、说声“祝您用餐愉快”的短短十几秒。但在这些瞬间的接触背后,是一条条连接千家万户、维持城市活力的隐形纽带。

  这与《马路天使》里的人物何其相似。报贩每天传递信息,剃头匠整理着人们的仪容,吹鼓手用音乐点缀着市井生活。他们都是城市肌体中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虽然微小,却至关重要。今天的“马路天使”,通过数字平台,将热腾腾的饭菜、急需的药品、即时的商品送达需要的人手中,他们成了现代城市快节奏生活中最具象的温情符号。

  **悲欢离合依旧**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城郊一个骑手聚集的平价餐馆里,二十岁出头的王磊正在吃一天中像样的一顿饭。他刚从职业院校毕业,一时没找到对口工作,先跑起了外卖。“攒点钱,学点技术,以后想开个小店。”他腼腆地笑着,眼里有光。他谈起一次送货经历,一位独居老人因为他准时送药而连连道谢,还硬塞给他一个苹果。“那一刻觉得,这工作挺有意义。”

  但也有辛酸。他曾因交通拥堵严重超时,被顾客不留情面地差评、投诉,一天的收入大打折扣。他也曾在暴雨中滑倒,餐盒洒了一地,只好自己赔钱给顾客重新下单。这些委屈,他很少对家人提起。

  这些细微的悲喜,与《马路天使》中小人物之间的相互扶持、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乐观一脉相承。电影里,一群底层人租住在同一个弄堂里,虽然贫穷,但彼此照应;今天,在各个外卖骑手的线上群组里,大家会分享哪个区域单多路顺,哪个商家出餐快,遇到问题时也会互相支招。一种基于数字空间的、新型的邻里互助关系正在形成。

  **时代的回响与未来的期许**

  八十多年前,《马路天使》不仅留下了《四季歌》、《天涯歌女》等动人旋律,更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关怀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丰碑。它让观众看到了那些被忽略的群体的生命力。今天,新时代的“马路天使”们,同样值得被看见、被理解、被尊重。

  随着平台经济的深化和发展,关于骑手权益保障、算法优化、职业尊严的讨论日益增多。一些平台开始试点“算法取中”,允许骑手在特殊情况下申诉超时,并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保险和奖励机制。社会也开始关注这个群体的生存状况,有的社区设立了“骑手驿站”,提供歇脚、饮水、充电的便利。

  深夜十一点,李秀兰送完了最后一单。她把车停在河边,摘下头盔,让夜风吹拂有些凌乱的头发。对岸是城市的璀璨灯火,其中许多盏,都曾由她送达过温暖。她想起老家即将毕业的儿子,希望他将来能坐在明亮的办公室里工作,不必像自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但随即她又笑了笑,这份工作虽辛苦,却让她挺直了腰杆,撑起了家。

  “靠劳动吃饭,不丢人。”她轻声说了一句,像是自言自语,也像是回应着这座城市。这句话,仿佛穿越了八十多年的时光,与电影中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尊严的小人物们隔空对话。

  《马路天使》的胶片会随着岁月褪色,但“马路天使”的故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真实地上演。他们不仅是城市运转的齿轮,更是有梦想、有情感、有韧性的鲜活个体。他们的车轮滚滚向前,碾过晨昏四季,也记录着一个时代前行的轨迹。当我们接过他们递来的外卖,听到一声“祝您生活愉快”时,或许可以报以一个微笑,道一声感谢。这瞬间的善意,便是对这些新时代“马路天使”最好的致敬,也是冰冷算法之外,最温暖的人间烟火。

上一篇: 飞鹰计划
下一篇: 飞龙再生